avatarKaleidoscope

Summarize

《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

写于2021年5月30日

偶尔的一个机会读到一本书,被书名吸引,因为想起了记忆里孩提时那些在天空中放飞的五颜六色的风筝,真得感谢这个怀旧的书名,让我没有错过一本触及灵魂的好书。这本书是阿富汗作家Khaled Hosseini(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好奇小说里的“我”(男主人公阿米尔少爷)是否就是胡赛尼作家本人,读完后上网查了查,并没有找到能够帮助这个猜测成立的根据,但想来阿米尔少爷身上一定是有着这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阿富汗,少年时跟随父亲移民来到美国,学成后主业医学却“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的作家的影子。

胡赛尼用他的笔,带着读者穿过硝烟弥漫的战乱,穿过恐怖主义的政权统治,走进那个悲苦的国家。他用他的笔,展示了人性的残酷与温情,丑恶与美丽。他用他的笔,写了一部心灵成长史,在苦难国度的大环境下,走过罪与罚,走出罪与罚的成长史。“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脸上的尘灰,将他们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 — 作家做到了。这部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高居于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长达三年之久,被60多个国家引进,全球销量超过4千万册。

“我”,阿米尔少爷与仆人哈桑在一个屋檐下出生,长大。阿米尔是老爷的孩子,哈桑是仆人阿里的儿子。没有见过母亲的两个孩子,被同一个奶妈养大,“喝过同样的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少年的阿米尔和哈桑,虽是一主一仆,虽身份地位不同,却情同手足,直到1975年的那个改变了一切的冬天。

哈桑,他会说的第一个字是“阿米尔”;他从未拒绝过少爷任何事;他在任何时候都会挺身而出保护少爷;哈桑,在1975年的那个冬天,为了帮少爷捡回割下的风筝,被邻里的霸凌孩子群强暴凌辱;哈桑,在被阿米尔栽赃诬陷时,为了保护他,不肯对老爷说出真相,不肯说一句怪罪责备少爷的话 ……

与哈桑的勇敢忠诚相比,少年阿米尔却是懦弱的自私的。眼见哈桑被强暴凌辱,他不敢站出来解救他 。

“我仍有最后的机会可以作决定,一个决定我将成为何等人物的最后机会。我可以冲出小巷,为哈桑挺身而出,就象他过去无数次为我挺身而出那样,接受一切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后果,或者我可以跑开。结果,我跑开了。我逃跑,因为我是懦夫……”

那个可怕的1975年冬天以后,阿米尔再也无法面对哈桑。

“我每天尽可能不跟他照面,因为当他在旁边,房间里的氧气就会消耗殆尽。我的胸口会收缩,无法呼吸……”

最后,阿米尔只能用栽赃的手段,诬陷哈桑偷窃了父亲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逼迫哈桑父子不得不选择离开他们的府邸……

“爸爸开门见山,问道:‘钱是你偷的吗?你偷了阿米尔的手表吗,哈桑?’ 哈桑的回答简单得只有一个字,以他嘶哑孱弱的声音说:‘是。’ 我身体紧缩,好似被人扇了个耳光。我的心一沉,真话差点脱口而出。我随即明白:这是哈桑最后一次为我牺牲。如果他说‘不是’,爸爸肯定相信,因为我们都知道哈桑从来不骗人。若爸爸相信他,那么矛头就转向我了,我不得不辩解,我的真面目终究会被看穿,爸爸将永远永远不会原谅我。这让我明白了另外的事情:哈桑知道。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里面的一切,知道我站在那儿,袖手旁观。他明知我背叛了他,然而还是再次救了我,也许是最后一次。那一刻我爱上了他,爱他胜过爱任何人,我只想告诉他们,我就是草丛里面的毒蛇,湖底的鬼怪。我不配他作出的牺牲,我是撒谎蛋,我是骗子,我是小偷。我几乎就要说出来,若非心里隐隐有高兴的念头。高兴是因为这一切很快就要终结了,爸爸会赶走他们,也许会有些痛苦,但生活会继续。那是我所想要的,要继续生活,要遗忘,要将过去一笔勾销,从头来过。我想要能重新呼吸……

爸爸上车,车前灯亮起,在雨水中照出两道灯光。如果这是哈桑跟我过去常看的印度电影,在这个时候,我应该跑出去,赤裸的双脚溅起雨水。我应该追逐着轿车,高声叫喊,让它停下来。我应该把哈桑从后座拉出来,告诉他我很抱歉,非常抱歉,我的眼泪会跟雨水混在一起。我们会在如注大雨中拥抱。可这不是印度电影。我很抱歉,但我不会哭喊,不会追逐那辆轿车。我看着爸爸的轿车驶离路边,带走那个人,那个平生说出的第一个字是我名字的人。我最后一次模糊地瞥见哈桑,他瘫坐在后座,接着爸爸转过街角,那个我们曾无数次玩弹珠的地方。我退后,眼里只见到玻璃窗外的雨水,看上去好像熔化的白银。”

几年后,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阿米尔父子迂回转折巴基斯坦,历尽千辛万难终于逃往美国旧金山。在美国,阿米尔上了大学,毕业,成为作家,并与同样来自阿富汗的美丽女子索拉雅相爱结婚。

如果说哈桑是阿米尔童年和少年时期的陪伴,是阿米尔懦弱自私甚至卑劣秉性的一面镜子;那么索拉雅便是那个将阿米尔拉出泥沼的人,她陪伴他走过青春岁月,用她的坦诚和善良唤醒阿米尔。是她帮助阿米尔走出懦弱,丢弃自私,变得勇敢。在阿米尔向索拉雅求婚之际,她向他坦诚诉说了自己十八岁时所做过的那些“叛逆和愚蠢”事情。

“我不能欺骗她,在听到她跟男人上床之后,说我的尊严毫发无伤是假的…但我凭什么去指责别人的过去?…我张开嘴,差点告诉她,我如何背叛了哈桑,对他说谎,把他赶出家门,还毁坏了爸爸与阿里四十年的情谊。但我没有。我怀疑,在很多方面,索拉雅都比我好得多。勇气只是其中之一。”

读到阿米尔的这段独白时,我想,一个人得要走过多么艰难的灵魂旅程,才能有如此深刻的反省啊?

结婚后没多久,阿米尔的父亲便因肺癌去世了,他生命中最强大最了不起的人走了。

“那些前来哀悼爸爸的人们驾车离开,驶上传教大道。很快,我们也会离开,第一次,也是永远,留下爸爸孤独一人……”

后来阿米尔和索拉雅又经历了不能生育的磨难和痛苦。

“有时候,索拉雅睡在我身旁,我躺在床上,听着纱门在和风吹拂下开开关关,听着蟋蟀在院子里鸣叫。我几乎能感知到索拉雅子宫里的虚空,它好像是个活着的、会吸气的东西。它渗进我们的婚姻,那虚空,渗进我们的笑声,还有我们的交欢。每当夜阑人静,我会察觉到它从索拉雅身上升起,横亘在我们之间。象新生儿那样,睡在我们中间……”

读到这里,我的心充满了悲哀,为阿米尔为索拉雅。我想,作者是不是在表达一种情绪,一种他希望上帝惩罚阿米尔的情绪,惩罚阿米尔对哈桑曾经的罪过?我是不希望作者就这样将阿米尔打下地狱的,我盼着作者能够给他一个机会,一个补偿的机会,一个救赎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终于出现了,那是在阿米尔父亲过世十几年以后,在阿米尔已步入中年的某一天。阿米尔平静又平淡的生活被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的电话打破。多年来为阿米尔父子照看家宅的好友拉辛汗罹患绝症,临终之际,他希望阿米尔回阿富汗一趟。

“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拉辛汗在挂电话之前说了这句话。不经意间提起,却宛如经过深思熟虑……”

那一刻,阿米尔不得不去面对那个多年来他深藏于心底的,害怕去触碰的,被他辜负了背叛了陷害了的,情同手足的哈桑……

“突然间,哈桑的声音在我脑中响起: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

当阿米尔再次踏上阔别多年的故乡土地,迎接他的却是一个令他不能置信的深藏了多年的谎言:哈桑并不是仆人阿里的儿子,他是阿米尔的同父异母兄弟!可怜的阿米尔,他对着拉辛汗大叫道:“我今年三十八岁了,我刚刚才发现我一辈子活在一个他们的谎言之下!……” 他突然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从来没有忘记过哈桑的生日,明白了父亲为什么总是那么疼爱哈桑,父亲为什么花巨款帮助哈桑矫正兔唇……父亲高大的形象在他心里坍塌了。

“这么多年来,他怎么可以欺骗我?欺骗哈桑?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抱我坐在他的膝盖上,眼睛直勾勾看着我,并说:‘世间只有一种罪行,那就是盗窃,当你说谎,你剥夺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权利。’难道他没有亲口对我说那些话吗?而现在,在我葬了他十五年之后,我得知爸爸曾经是一个贼!还是最坏的那种,因为他偷走的东西非常神圣,于我而言,是得知我兄弟的权利;对哈桑来说,是他的身份。他还偷走了阿里的荣誉。他的荣誉。他的尊严……”

找回哈桑吗,找回那个深爱自己的弟弟,向他认错,与他相认,与他拥抱吗?悲哀的是,阿米尔做不到了,哈桑和他的妻子已被塔利班杀害,而他们的儿子,阿米尔的侄子,索拉博,也被塔利班抓去做了性奴……只是这一次,阿米尔不再逃跑了,他要不顾生命危险去营救索拉博……那个懦弱的,自私的甚至卑劣的阿米尔被打掉了牙齿,被打断了肋骨,被打得眼眶血淋淋……但他无所畏惧,他哈哈大笑……终于啊,上帝给了阿米尔一个机会,一个补偿的机会,一个补救的机会。他偿还了对哈桑的罪过,他救赎了自己的灵魂…… 最终,阿米尔越过重重艰险,救出了侄子索拉博,把他带回了美国……

阿米尔父子的好友拉辛汗临终前写给阿米尔的信催人泪下,这是对人性最深刻的总结,这是对人性最仁慈的宽容 — —

亲爱的阿米尔,我深知在你成长过程中,你父亲对你有多么严厉。我知道你有多么痛苦,多么渴望得到他的宠爱,而我为你感到心痛。但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被你和哈桑。他爱你们两个,但他不能公开表露对哈桑的爱,以尽人父之责。所以他将怨气发泄在你身上 。你恰好相反,阿米尔,你是社会承认的一半,他所继承的财富,以及随之而来的犯罪免受刑罚的特权,统统都会再赠给你。当他看到你,他看到自己,还有他的疚恨。你现在依然愤愤不平,而我明白,要你接受这些为时尚早。但也许有朝一日,你会明白,你父亲对你严厉,也是对自己严厉。你父亲跟你一样,也是个痛苦的人,亲爱的阿米尔。

我无法向你形容,在听到你父亲的死讯之后,我心里的悲恸有多么深。我爱他,因为他是我的朋友,但也因为他是个好人,也许甚至是个了不起的人。而我想让你明白的是,你父亲的深切自责带来了善行,真正的善行。我想起他所做的一切,施舍街头上的穷人,建了那座恤孤院,把钱给有需要的朋友,这些统统是他自我救赎的方式。而我认为,亲爱的阿米尔,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人的一生,谁没有犯过错?人性,怎会没有自私、懦弱甚至卑劣?只是有些人敢于承认,敢于面对,敢于救赎……人性的善与恶都是人类的共性,这世界上不存在完全不自私不懦弱的人,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蜕变的过程。能够反省自己的人,不仅需要勇气和智慧,也是真正善良的人,而只有敢于直面自己灵魂中的污点,才能够更加善待他人。

故事结束在2001年911事件后的某个周末,阿米尔和索拉雅带着索拉博去一个湖边公园参加聚会。

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

他的喉结吞咽着上下蠕动。风掠起他的头发。我想我看到他点头。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

然后,我转过身,我追。

人生难免悲凉,难免凄楚,难免困难重重,难免道路险峻…… 但只因这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我们也不能怀疑人世间的温暖和爱,我们也不要放弃对世界对未来的希望……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象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读书笔记 1
Recommended from Read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