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再思

Summarize

花膠與文物修復的關係

看到文題的各位有否「打咗個凸」?花膠除了吃,還有其他用途嗎?

圖中所示的是鱘魚(sturgeon)的魚肚,亦即是我們平日所說的花膠——只是一般我們吃的花膠不用鱘魚的魚肚罷了。把圖左的乾曬魚肚剪碎後便是圖中的樣子,最後經過浸泡、温煮和精煉的過程,就會製成圖右的一片片薄膠(isinglass),可供修復使用了。

浸泡中

看到製後的魚膠片的樣子,大家能猜到「花膠」的用途嗎?

「花膠」也是「膠」,這些薄片會再溶於水中稀釋,廣泛用於不同情況的粘合上︰如加固快要剥落的顏料塊、貼上暫時的保護膜等。這種膠水有幾個好處︰一、時間久了相對變脆變黃的程度較小;二、溶於水容易於日後除下;三、乾後沒有像多數膠水那樣形成光面;還有其他好處就不一一細數了。

說到乾後形成霧面的特性,我一開始也不明白為什麼這個屬於優點,可原來很多膠水乾後會亮了一塊(想想白膠漿),如果這個粘合劑是用在油畫的畫面上,豈不是十分礙眼?所以鱘魚膠在不同世代中也有在使確是不無原因。

對於現在講求科學和科技的時代裏,驟眼之下繼續使用天然動物的膠質來當修復材料好像有點落後,而上世紀末的修復界也有這種聲音——相信以後全都改用人工合成的材料來修復是最好的,因為人工製造的物料能針對用途而作出改動,相反天然材料卻有很多限制。可是,時至今日,雖然真的有很多傳統用料被人工物料取代了,但亦有很多科學證據證明鱘魚膠是一等一的粘合修復材料。其實大家一直在用都心明它有很多好處,只是好像中藥般,以前還未有科學依據時,有些人們便會對其功效產生懷疑,但最後科學還是證明了古人的經驗之談(部分啦……)。

在課堂上,同學們第一次接觸到魚肚這種希怪材料,加上工作人員也說它的煮熬過程味道很差,大家都當它是奇珍異獸!——當然除了把所有背脊向天的東西都食過一遍的華人,我看着卻是想起很久沒有喝花膠湯了。

所有同學一起分屍魚肚

在一起分屍魚肚的時候,我跟各位白人同學說其實我們香港是會吃這些噁心的食物的。

「什麼!?」

「好吃嗎?」

(想起同年紀的朋友)「呃,很多人都不喜歡它的味道,但我還挺OK的。」

「……那我相信那『很多人』的說法……」

Well……

最後真的忍不住去訂了一盒XD (非花膠廣告)
文物修復
中文
油畫
留學生活
英國
Recommended from Read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