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各自推出振興半導體戰略 想要甩開台積電彎道超車?
日圓已經跌破 135 日圓的支撐點,走到 24 年來的新低價位:1 美元兌換 136 日圓。這對於即將面對七月初參議院選舉的岸田文雄來說,不會是個好消息,他現在遇到最重要的課題是該如何維持日本經濟穩定。當 1980 年~ 1990 年代日本高度經濟發展期間,支撐日本外銷出口有兩大支柱:自動車以及電子零配件商品,當時九州聚集了最先端的半導體產業,被稱為「日本矽谷島」,曾經擁有全球半導體一半以上的出口市佔率。但是隨著台韓半導體產業的崛起,九州矽谷島的半導體工廠逐漸縮小規模,甚至遷移到其他國家。當年依靠日圓貶值,大量出口自動車以及電子零組件,賺取外匯的日本模式,現在已經不適用。這也是岸田文雄所推出的經濟改革方案中,除了要強化自動車的生產之外,還明確表示要重新拿回日本在全球半導體的話語權。為了實現這個政策,日本與美國在七月召開的財經內閣成員的 2+2 部長級會議中,特別訂出 2025 年將要聯合開發生產 2 奈米先端的半導體晶片,被稱為「日本半導體產業振興戰略」計畫,台積電會因此被日美聯盟超車嗎?
曾經是風光的日本矽谷島 現在必須要重新練基本功
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先從台積電在九州的工廠說起,台積電位在熊本縣菊陽町超過 21.3 萬平方米的工廠用地,今年 4 月動工興建,預計將會在 2024 年底完成並且啟動運作。這次總投資額超過 86 億美金,其中除了一半由日本政府補助之外,其餘的金額分別由索尼以及隨後加入的日本電產補足。在日本電產加入之前,索尼與台積電原本計劃生產的是 22~28 奈米的邏輯 IC ,這已經強過日本瑞薩電子現有的 40 奈米技術。日本電產加入之後,未來台積電九州廠的目標將會朝向生產製造能提供給電動車使用的 12~16 奈米邏輯 IC 。雖然索尼製造的傳感器或是手機鏡頭,佔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份額,但是使用的邏輯 IC 全都是由台積電製造生產,更不用說競爭越來越激烈的電動車產業,確保半導體晶片的產能,成了日本國策的重中之重。這也難怪日本經濟產業省大臣萩生田光一要說:「振興日本半導體產業不但是日本國策,也是經濟產業最重要的工作目標。我們要將先端半導體這塊遺失的拼圖重新裝回來。」
人才荒左右振興計畫的成敗 薪資加劇人才集中化
但是把台積電請到日本設廠,並不能保證日本半導體產業振興戰略能夠成功。光是台積電熊本廠在 2024 年啟動,就需要有 1,700 名以上的員工,目前的規劃是由台積電從台灣派出 300 名技術人員,索尼從國內徵招 200 名技術人員前往熊本工廠工作。剩下的 1,200 名員工必須直接在當地尋找。但是在九州當地創業超過 75 年的有明技研株式會社的社長大曲和彥說:「現在九州的半導體技術人才荒非常嚴重,雖然熊本大學今年四月增設了半導體研究教育中心,但是半導體人才的培育,短期內很難看得出成效。」有明技研現在召募有工作經驗的員工,薪資大約是落在 20~30 萬日圓左右,這與台積電開出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就是 28 萬日圓相比,不是同一個量級,對於當地的半導體企業無疑是莫大的壓力,更不用說想要短期間甩開台積電超車成功。
韓國半導體也在拉警報 就看三星電子能否王子中興
除了人才荒之外,日本的半導體產業振興戰略中,還有一個鄰居正在虎視眈眈看著。韓國自從新任總統尹錫悅上台之後,韓國經濟團體發表聲明,要求赦免三星集團李在鎔的刑責,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副會長李昌漢說:「韓國半導體產業必須要一個可以做出決斷領頭的企業帶動。」韓國半導體業者擔心,三星電子在中長期投資戰略缺失,會為整個韓國帶來經濟安全的危害,光是從台積電宣布今年將花費 440 億美元進行設備更新與投資相比,三星電子宣布 2030 年只會花 13 億美元投資在半導體設備建設上。如果日本政府的日本半導體產業振興戰略如期在 2025 年出現成果的話,三星電子所代表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很可能會被甩到老三的角色。除了預算經費之外,韓國同樣也意識到半導體人才荒的問題,韓國總統尹錫悦提出 10 萬名半導體人才育成計畫,但是卻遭到韓國教育界的反對,他們擔心未來韓國人才出現單一化的現象,而且教育界也沒有足夠的教師可以育成這麼大規模的學生。當日美韓都想要分散半導體技術過度集中在台積電身上的風險時,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福澤喬,帶你從縱深潛入去認識日本這個鄰居。
當了十幾年的記者,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影像去傳達心中的一些想法。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讓我知道,同時歡迎Follow 這是讓我調整寫作方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