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復的歷史時刻︰Greenwich Lining Conference(下)
上文提要︰文物的修復和惡化是一個週而復始的循環。沒有修復療程是永久的,但修復的療程也不會是對文物毫無負擔——這個五十年前的會議啟發了西方業界這個現今視為基本的修復理論。
時間︰1974 年 4 月 22–25 日
地點︰英國格林威治國家航海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事件︰Conservation of Paintings: Conference on Comparative Lining Techniques (意譯︰西畫修復︰裏襯托底技術交流會)
簡介︰一個三天的會議,聚集各方修護保存人員分享研究成果,並測試多種代替傳統整面托底的新手法和物料,使得後來畫布畫的修復習慣徹底改變。
這次我們再看會議蘊釀了什麼新思緒新方案。
會議影響深遠︰不再胡亂施手術
會議雖然只有短短三天,但泛起的漣漪卻持續不斷。一位英國資深的修復師David Bomford 回想道,1976 年是他最後一次幫畫布畫文物作完整的傳統裏襯托底。會議舉行的年份是 1974 年,那為什麼在兩年後的 1976 年仍有完塊裏襯托底呢?一次會議提出的想法,總要經過時間才會漫漫引起更多思考、更多迴響,最後改變了整個行業。
可能是因為新思潮要時間的發酵,這個會議的講稿記錄,居然遲了足足三十年、到了 2003 年才正式印刷發行!裏面不單整合了當年的講稿,更加上三十年後筆者的回應。有些人說當年提出的研究有繼續突破,有些人卻早已不在修復界,更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等三十年見證書刊出世,只留得同機構的後人描述後續發展。看着五十年前各方前人努力,不免又一次感慨歷史洪流的吞噬。
新方法
好了,不用全面托底的畫我們現在就不給做了,但真的鬆弛、翹曲的畫布呢?我們是否只有全塊托底的選擇?
提出了裏襯修復周期後,修復師對全面裏襯的卻步促成了各式各樣的代替方案,它們雖然在拉直畫布上的力度可能不及整幅裏襯大,但卻可以減少畫布的負擔。
其中一個代替方案是接邊裏襯(Strip lining):和全幅裏襯比起來,只在受力更多的畫布邊緣黏上背襯布,背襯布可比原畫布更長,使在拉緊畫布的過程中原畫布承受的壓力減少。

除了接邊代替原幅裏襯,還有一種喚作「鬆襯」(loose lining)的方法,是把畫布拆下來,然後加一塊裏襯布一起釘回去內框,但不加黏合劑。雖然它沒有和畫布連接,所以不能提供額外的承托力,但多一塊背襯布可防止背面積塵,減少空氣中的化學物從畫背侵蝕、損壞畫的機會。
及後,泰特博物館(Tate Museum)把鬆襯方法改良,變成在畫的內框釘上一塊人造防水襯布,但襯布並不直接和畫布貼合,稱之為內框裏襯(stretcher bar lining)。除了防塵防水它可使畫布在輸送、移動時減少振動。而最重要的是,不論傳統整幅背襯或是接邊背襯,原畫布都須要從內框拆下來作業,而重新拉緊畫布的過程就會對畫布造成壓力;但內框背襯的做法卻不用把原畫布拆下來!所以它是個很温和、簡單達到的保存修護手法。
新物料
適合的物料和適合的方法同樣重要。修復師 Gustav Berger 在經過數年研發提出了一種新的西畫修復專用黏合劑 — — BEVA 371(音/ˈbiːvə/ 371)。BEVA 371 是由多重聚合物混合而成的黏合劑,在常温是透明固體,大約 70 至 80 攝氏度會溶化,亦可溶在某些有機溶劑。因為其可逆性(加熱會再溶)、不易變黃、不易老化的特性,它十分適合成為背襯用的黏合劑,甚至乎日後更擴展用途至畫以外的其他類型文物上去應用。

此外,亦有人提出用不同的物料當背襯的布,如透明的 melinex 膠片和玻璃纖維布,它們比有機紡織物更耐時間老化。聽老師陳述他老師親臨現場的說法,修復師拿出已黏在透明膠片上的樣本畫,猛地向桌邊用力砸,邊說︰「你們看這個!這樣堅實不是很好嗎!」(多層的道聽塗說,可能和實際上有出入)可是,這種方法卻沒有代替傳統布成為主流︰更多人偏向使用和原本亞麻布樣子相近的仿亞麻布聚酯布 (polyester fabric)。實際上聚酯作為一種人工合成聚合物,可以模仿不同厚度和密度的紡織物,現今在文物修復界有多重應用。
總結
文物修復一直都是和文物的老化競爭比賽:十五世紀,油畫成為主流;幾百年後,畫布鬆了,修復界發明背襯方法回復畫面平整。一百年後,背襯也老化失去功能,但卻發現畫布不能承受重複不斷的背襯拉平;於是,修復界發明了新方法新物料處理再一次更加老化的問題。或許,之後又會發現這些新方法和物料也有它們專屬的新問題,到時候就要有到時候的修復師再一次和文物老化競步比賽。不過,以我們現時的要求 — — 就是修復療程要能保持百年以上 — — 是一個可達到的目標,而 1974 年的裏襯托底技術交流會就提供了文物修復和老化是一個周期的想法,它使日後的西畫修復的目標變得更清晰了。總而言之,沒有一了百了的文物修復,卻有不斷改進的修復哲學和技術。
……
再思2023二十連篇之十六。
參考資料︰
Coddington, J. and Young, C. (2018) ‘Structure and Lining: A Review’, AIC News, 43(3), pp. 1–8. doi:https://www.culturalheritage.org/docs/default-source/publications/periodicals/newsletter/aic-news-vol-43-no-3-%28may-2018%29.pdf?sfvrsn=c8eb0320_8.
Leonard, M. and Bomford, D. (2003) ‘The Conservator as Narrator: Changed Perspectives in the Conservation of Paintings’, in Personal viewpoints: Thoughts about paintings conservation. Los Angeles: The 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 pp. 1–12.
Stephen Hackney, (2004) ‘Paintings on Canvas: Lining and Alternatives’, in Tate Papers no.2, https://www.tate.org.uk/research/tate-papers/02/paintings-on-canvas-lining-and-alternatives, accessed 12 August 2023.
Villiers, C. and Percival-Prescott, W. (2003) Lining paintings: Papers from the Greenwich Conference on Comparative Lining Techniques. London: Archetype Publications.
Medium 很容易就錯過最新文章發佈的訊息~不想錯過最新文章請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