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Houses Cheung

总结

网页主要讲述了在GLOs Cafe观看反送中纪录片的亲身体验,以及攝影师、前线医生和其他支持运动者在香港运动中的角色和经历。

摘要

网页详细描述了作者在GLOs Cafe观看反送中纪录片的经历,记录了一位攝影师自612开始在前线拍摄并分享到个人IG,尽管面临五毛在IG下留言攻击和个人安全风险。还提到了一位名叫沙倫的前线医生,她在理大解困时选择离开新婚前夜的狂欢派对,回家后与丈夫因为她的前线身份产生矛盾,最终导致离婚。文章还提到了一位醫生支持罢工的情况,以及作者自己在运动中的思考和行动,包括在书店销售相关图书。最后,作者通过观看纪录片,借助他人的视角来理解这个时代,并对自己在运动中的角色和贡献进行了反思。

观点

  • 攝影师坚持在前线拍摄:尽管面临攻击和安全风险,攝影师通过拍摄和分享前线的瞬间,记录了运动的真实面貌。
  • 前线医生的牺牲:沙倫这样的前线医生在家庭和职业之间做出了选择,甚至导致了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 醫生罢工的支持:醫生通过罢工表达对运动的支持,同时尽量不影响患者的治疗。
  • 个人对运动的支持方式多样:从参与骚乱、发表言论到销售相关图书,不同背景的人以自己的方式支持运动。
  • 对自身贡献的反思:作者通过观看纪录片和阅读书籍,反思自己在运动中的角色和贡献,以及如何在未来做出更多的努力。

攝影師、前線絲、醫生|在GLOs Cafe看紀錄片是我懺悔的方式

GLOs Cafe / 香港

GLOs Cafe|Photo by Houses Cheung ω Z6 II+ Z 24–70mm f/4

黑布掀起,探進GLO Cafe 深深處最為隱秘的空間。四面圍牆,燈光幽微,甚有《返校》密室讀書會之錯覺。

農曆年前好奇購票,到此觀賞反送中紀錄片。一張票80元,沒有戲院設備,早已預知。疫症重臨卻是意料之外,觀眾戴著口罩,互相只看見眼睛。鄰坐沙發一位髮長及肩的妹妹,文青幼框金邊圓眼鏡,毛衣,洗水扯布褲露出腳攞,踩一雙阿廸達白波鞋,草綠色條紋,一雙圓圓的眼睛充滿希望。

是日播放的紀錄片輯錄半年來抗爭的零碎片段。勇武前線緊張逃奔、爆眼少女淒厲的呼號、中港城示威者歡唱國歌、遊行司儀普通話偏差發音⋯⋯

一幕幕的畫面都令我內疚非常,自詡和理非隊伍中的一員,竟錯過了這麼多畫面。一群人在陣地上努力,我又為了他們、社會的自由繁榮作出過甚麼貢獻?

獨立攝影師:我帶了裝備你們先行

相識的攝影師自612開始在前線捕捉畫面,放在個人IG。五毛源源不絕在他IG留言攻擊,揚言要起底。

八月前他沒有裝備,一台機,一個人。隔個周末回來,手肘、膝蓋,總多了幾片珈。

初冬,他有裝備了,穿起長袖,皮膚的傷痕看不到,卻不再與我們一同上下班。他說:我帶了裝備,怕被發現,連累你們,你們先行。

銅鑼灣|Photo by Houses Cheung ω Z6 II+ Z 24–70mm f/4

他沒有記者證,沒有反光衣。偶爾跟我說:

「死啦聞咗咁多TG唔知會唔會有事?」

「昨天比班狗捉到抄咗牌。」

(慘了,嗅到這麼多催淚煙不知會不會影響身體) (昨天被警察抓住登記了身份證)

他相機裡的畫面,作為一個早去早散的和理非,看著抽心。他從來沒有因為「公眾活動」而無故缺勤,他喜歡日本,正學習日文。他說,希望有一天,成為我的採訪對象。

沙倫:前線的朋友比我老公更親

沙倫鬧離婚當晚,才說她「走得很前」。

理大解困之夜,我恰好在好友新婚前夜的狂歡派對。沙倫來電,說她剛剛回到娘家樓下,泳池前的公園坐著、哭著、生著氣,不敢回家。

「我突然出現老媽子一定審(質問)我。我不知道該怎麼講。」略頓,說:「前兩天理大被圍,我拿起裝備就走。當時我老公還在睡覺,但,我肯定他知道我出門。」

老婆失聯兩日,傍晚歸家,沙倫問老公,你不想知道你老婆去哪兒了?沙倫老公答:「你拿了裝備應該和你的手足在一起吧。」幾年來兩人的磨擦,看不順眼,瞬間爆發。二人大吵一場,沙倫說了句,離婚囉!只帶著八達通回娘家。

GLOs Cafe 角落|Photo by Houses Cheung ω Z6 II+ Z 24–70mm f/4

「我覺得前線手足比我老公更親。你知道嗎?就算扑了幾年嘢,我們的感情不似得手足那麼深。」沙倫翻開了她的家庭和感情帳簿,一講便兩小時。

我責怪她,怎麼不告訴我,她走得這麼前。她說,除了老公和弟弟,我是第三個知道。她說,不希望一個新的身份,影響父母、同事、朋友。她清楚這個身份是暫時的,極力避免短暫的行為,破壞她其他長遠角色和關係。

和前線唯一的“親密接觸”

曾經有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和勇武抗爭者緊密接觸的經驗。那天與蘇州來的湯老師相約佐敦晚飯。港鐵經過太子時,無聲無息地湧進一批又一批的黑衣人。

他們裝備未脫,擠兌車門防止車門關上,讓其他人盡量擠入車廂。即使月台職員呼籲:「還有車,讓這班開走,還有車。」他們仍然抵進車門,每格車卡有一至兩個人,與月台上的手足通話,指派其餘的人前往尚有空檔的車廂。

載得一個得一個,他們信不過港鐵。

車廂內的前線手足不住向我們這些一般乘客說,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忍耐。他們的汗味、TG味,男男女女毫無怨言地擠在狹窄的空間。有人在刷手提電話;有人問待會去哪兒;有人問下一站有沒有乘客落車預先讓位;有人互相檢查裝備⋯⋯

這批前線進入車廂時,並不知道將會去哪兒,在哪個站下車,將會面對甚麼。他們緊崩得像一隻隻刺蝟,精神上承擔著前路未知,後路隨時中斷的壓力。

那一刻我覺得他們過慮。個把月後我方始覺得他們是對的,港鐵真的會斷,說封站就封站。我卻連一聲,「這裡有座位,你們坐吧」也說不出口。

佐敦|Photo by Houses Cheung ω Z6 II+ Z 24–70mm f/4

第二天一早看新聞,才知道那天晚上有一位少女失去右眼。當時,我在佐敦一家樓上泰國菜館,望住樓下槍火燦爛,聽著蘇州湯老師講起她小區一位老頭談論薄熙來,被老婆篤灰,遭行政拘留的故事。

我說,你把照片刪掉吧,明天上不了飛機。

醫生罷工:其他行業不接力

我支持多多大夫罷工,打趣說,他罷工,我煮雞翼他吃。

好幾位醫護朋友,即使沒加入公會,亦選擇罷工。有位護士朋友請假時,被主管記低名字。她擔心被秋後算帳,卻說擔心也要做。醫生罷工前已安排好病人到醫院取藥,盡量不影響工作。他只罷一天以示表態,即使只有一天,亦不願掉低病人重責。

我常說找他,他說盡量不要,接觸病人多,自己不知道是否帶菌。我說,那麼雞翼就無了期了。

2月7日群情士氣高漲,兩日後熱點以過,政府拖延成功。雖說是意料中事,醫生不無失望:

「其他行業不來接力。」

儘管雷聲過後沒有暴雨成災,醫生仍然認為罷工收到成效。至少逼使政府回應,「做到啲野」。病人亦表示支持和體諒。開了專業職罷工的先河,值得後繼者參考。

兄弟爬山,山在何方?

半年以來每個支持運動的香港人都積極尋找自己的位置,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回想到雨傘運動時的佔領狀態,運動不再是佔領區參與者的日常。作為一個非佔領區村民的和理非,我也湊過熱鬧,支持過、表態過,覺得足夠了。

2014.旺角|Photo by Houses Cheung ω Canon 70D + EF-S 18–135mm f3.5–5.6 IS STM

半年來的運動早已踏任全民動員的狀態。專業人士在自己的範疇奔走,發揮專長。遊行時只要時間許可,醫生均在救護站幫助。政論者透過媒體、網絡,發表策略和言論。中學同學參政,當上區議員。公司巿場部同事,亦開設了facebook專頁,大量散播文宣。

一個普通巿民、塘邊鶴,我時常在想自己能夠做得了甚麼。黃色經濟圈,我有限度參與,避不過的港鐵依舊搭。朋友在運動人遭受困難,我盡力聽。作為一個過氣書店店員,我販賣運動相關圖書,並且從中獲利。

然而,這些夠嗎?總覺得遠遠不夠。總覺得自己是否負點傷才好呢?總覺得自己去拍點甚麼,寫點甚麼,在這大時代之中,犧牲點甚麼才足夠。及至口罩短缺,時常心裡想,假如我有多餘的口罩,就能夠做點甚麼。

某日路過旺角,報販伯伯當眼前擺售蘋果日報的《榮光歲月》。他說:「好多人不敢進貨。」報販上還掛著一張過膠的A4紙,寫滿了伯伯對政府的不滿和控訴。我覺得自己連他都不如。

借別人的眼睛了解身處的時代

紀錄片一個半小時,相當漫長。我點了一杯味道尷尬的海鹽咖啡,Cafe僅餘的紅豆芝士餅。店員操著台式國語,舊傢俬、老電視、長木桌、表演台,確實適合聚集群眾,發表演說。

GLOs Cafe|Photo by Houses Cheung ω Z6 II+ Z 24–70mm f/4

角落書櫃正是杜汶澤訪談沈旭輝的取景處。GLO Cafe 會否變成ABC之友和哈維爾的酒館。明目張膽地貼滿革命文宣的木裝潢,會否成為保守派的眼中釘。

消了費,打過卡,覺得自己盡了「公民責任」。內心的自責卻是愈來愈重。翻開購入的《分域大道》、《亂世備忘》、《地厚天高》,讀《烈火黑潮》的廖潔雯訪問。在時代邊緣紀錄著群眾微小的喜怒哀樂,借過他人的眼睛了解這個時代,是我懺悔的方式。

每周一則城巿故事。會員限定文將於下周末於原地遊FB專頁全文刊出。
想閱讀更多旅遊、生活、電影的文章,請讚好原地遊FB專頁和我的IG。
Cities
Hong Kong
反送中
Food
Travelers
Recommended from ReadMedium